springboot开启缓存
springboot1(spring4)缓存底层使用guava,springboot2(spring5)缓存底层改为了caffeine
这里使用的是springboot2
依赖
<dependency>
<groupId>com.github.ben-manes.caffeine</groupId>
<artifactId>caffeine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<dependency>
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
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cache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配置类
@Bean
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(){
CaffeineCacheManager caffeineCacheManager = new CaffeineCacheManager();
caffeineCacheManager
.setCaffeine(Caffeine
.newBuilder()
.expireAfterAccess(60,TimeUnit.SECONDS)
.initialCapacity(100)
.maximumSize(1000));
return caffeineCacheManager;
}
setCaffeine的内容参考:http://dingqinan.com/archives/springboot-%E6%95%B4%E5%90%88caffeine
启动类
启动类型上添加注解,开启缓存
@EnableCaching
使用
通过在类和方法上添加注解,操作缓存
@Cacheable
主要针对方法配置,能够根据方法的请求参数对结果进行缓存
- value、cacheNames:两个相同的参数(cacheName为spring4新增,作为value的别名),用于指定缓存存储的集合名。由于spring4新增了@CacheConfig,因此在spring3中原本必须的value属性,也成为了非必需
- key:缓存对象存储在map集合中的key值,非必需,缺省值按照函数的所有参数组合作为key值,若字节配置需使用sqel表达式,比如:@Cacheable(key="#p0"):使用函数第一个参数作为缓存的key值
- condition:缓存对象的条件,非必需,也需要使用sqel表达式,只有满足表达式条件的内容才会被缓存,比如:@Cacheable(key="#p0",condition="#p0.length() <3"):表示只有当第一个参数的长度小于3的时候才会被缓存
- unless:另外一个缓存条件参数,非必需,使用spel表达式。它不同于condition参数的地方在于它的判断时机,该条件是在函数被调用之后才做判断的,所以它可以通过对result进行判断
- keyGenerator:用于指定key生成器,非必需。若需要指定一个自定义的key生成器,需要去实现KeyGenerator接口,并使用该参数来指定。注意该参数和key是互斥的
- cacheManager:用于指定使用哪个缓存管理器,非必需。只有当有多个时才需要使用
- cacheResolver:用于指定使用那个缓存解析器,非必需。需要实现CacheResolver接口来实现自己的缓存解析器,并用该参数指定
@CachePut
主要针对方法配置,能够根据方法的请求参数对其结果进行缓存,和@Cacheable不同的是,它每次都会触发真实方法的调用
@CacheEvict
主要针对方法配置,能够根据一定的条件对缓存进行清空
- allEntries:是否清空所有缓存内容,缺省值为false、如果为true,这方法调用后将立即清空所有缓存
- beforeInvocation:是否在放在执行前清空,缺省值为false,如果为true,则在方法还没有执行的时候就清空缓存,缺省情况下,如果方法执行抛出异常,则不会清空缓存
@CacheConfig
所有的@Cacheable里都有一个value=“xxx”的属性,这显然如果方法多了,写起来挺累的,如果可以一次性声明完那就省事了,所以,就有了@CacheConfig这个配置。如果方法上单独写了,以方法为准
@Caching
组合多个Cache注解使用